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和汽車保有量的大幅提高,我國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也在增加。汽車的安全性能自然而然地成為國人關注的重點。如今,無論主動安全系統還是被動安全系統,都有互相結合的趨勢。
車載定位系統精度大幅提升
瑞士u-blox公司面向汽車導航儀開發了在隧道內等多種環境下可以提高精度的定位模塊。支持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統)和準天頂衛星系統(QZSS)在內的5種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通過組合3軸加速度和3軸角速度的6軸慣性傳感器信號,是車輛在無法接收GNSS信號以及不使用車速等車輛信息的情況下也能保持高定位精度。
目前,高精度定位系統的內置慣性傳感器的模塊已經在今年的2月面世了,正在面向車載電子設備廠商等樣品供貨。除了導航儀外,u-blox公司預計還將把新產品用于行車記錄儀和雷達探測器等細分市場。
自動駕駛能識別更遠處的物體
日前,日產汽車開發出了自動駕駛技術“ProPILOT”,它可以在高速公路的單一車道上控制方向盤、油門和剎車系統。然而,這一技術的最大亮點是,它可以只用一個單眼攝像頭實現這些功能,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2016年8月下旬上市的“賽瑞納”將最先配備這套系統。
其實,利用單眼攝像頭識別車輛和行人的核心技術是由在ADAS領域頂尖的以色列Mobileye公司開發。ProPILOT配備了Mobileye開發的圖像識別用SoC(System on Chip)“EyeQ3”。EyeQ3支持100萬以上的像素,檢測距離達到100m以上。而日產把單眼攝像頭的水平視角設置到了52度,垂直視角為40度。
除此之外,日產還開發出了根據EyeQ3識別的結果控制汽車的技術。比如,當識別出前方有車輛插入時,會具體決定什么時間改變跟隨的前車等。日產表示,其他公司在實現類似技術時,除攝像頭外,大多還采用毫米波雷達等。而在開發ProPILOT之初,日產就決定只用單眼攝像頭實現該技術,因為“使用很多傳感器會使價格升高,不容易普及。不能普及的話,就不能減少交通事故”。
神器Sightstream讓側視鏡黯然褪色
高清攝像頭和顯示屏的聯用將會取代常規側視鏡的使用,這樣可以提高行車安全性和能見度,這樣的組合也將很快應用到新型車輛中。著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集團稱,結合了攝像頭和顯示屏的行車輔助系統目前仍處于研發階段,法雷奧暫時為其命名為Sightstream,預計在明年的歐洲汽車制造展上公開亮相。
據了解,這套系統由一對高清攝像頭組成,分別內嵌在透視鏡位置的兩個金屬插槽內,顯示屏則安裝在了汽車內部靠近擋風玻璃的位置,大致靠近目前司機查看側視鏡時的視野范圍之內。把攝像頭和顯示屏都安置在駕駛員最方便看到的位置,其使用習慣和之前用側視鏡完全相同,但是圖像信息會更加清晰,高達130萬像素的攝像頭,顯示效果遠超側視鏡。駕駛員還可自行調節顯示屏,以減少夜晚行車時車頭燈的炫光。由于測試車輛內的顯示屏尺寸和內置導航顯示屏幾乎一致,用戶的視野不會因車窗上有雨雪、水霧而受影響。
另外,側視攝像頭尺寸要小于常規尺寸的側視鏡,相較于側視鏡,它能夠將氣動阻力降低5%或更多,節約燃料5%以上。
更強的感應能力讓汽車更有“人情味”
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具備了強大的感應能力,可感知周圍路障、行人及其他車輛。但真正的智能汽車還應該了解汽車內部的情況。德國最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Fraunhofer)”就在和大眾、博世、偉世通等知名汽車行業公司合作,著手研發“汽車內部智能監控”,可通過內置攝像機識別車內乘客人數、體型及姿勢,從而預測其活動。
通過使用深度感知攝像機,可識別車內乘客人數、體型、姿勢,從而推測其活動。這樣做是為了達到一系列智能化效果,例如,如果意外發生,汽車可預測駕駛員握住方向盤所需時間;如果孩子從后座滑下來,汽車可提醒正在打瞌睡的父母;發生撞車意外時,汽車還可以自動轉向,避免撞到有乘客的部位,安全氣袋也可根據乘客的體型及位置調整充氣程度。
“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認為,雖然已有重量感應器等設備可完成一些內部感知,但更加全面細致的感應仍十分必要。他們正在研發的內容是:使汽車識別各種動作及常見物體,比如乘客打開防曬板,或安裝兒童座椅等動作。目前攝像機還只安裝在研發公司的駕駛模擬器上,不過將來有計劃安裝在小型貨車上進行實際測驗。